B体育官网如何系统地自学音乐理论?
B体育官网如何系统地自学音乐理论?大言不惭的说,俺就是自学乐理的例证。并且,现在居然还厚颜无耻的成为了一名音乐教师。所以还是有一丢丢发言的资格的。:D
噢对,避免被当做逗比而挨喷,附以两记之前的知乎回答吧。但我必须恬不知耻的表示,目前对自己现在的程度虽然仍不满意,却还是比较认可的。:P
业余学习者最大的问题是时间少,因此在潜意识里一直在追求更高的学习效率。这固然是极好的,但是往往过分的关注于学习素材与学习方式——学哪本书好?怎么练才对?而现实却是:这本虽然适合A,却不一定适合B;同样的一本,最后A学到六成、B只学到三成。所以学习素材与学习方式并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将学习目标拆分的能力。
这只是在拆分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的一个“枝条”。一个问题可以得到许多答案(即兴:不只是旋律,也可以是和声),一个答案也会产生许多问题(:构成?性质?种类?排列?……)。所以若罗列出所有的答案与问题,我想最终会形成一个“树状图”——将一个大的学习目标,拆分成许多详尽且具体的子目标。
回到栗子,即便这么简单的三问两答,却也至少获得了五个关键词:乐理、即兴、音阶、、联系。这样在学习素材的选择上,极大的缩小了范围——从“乐理书”变成了“关于即兴的、讲音阶与联系的乐理书”。而对于学习方式,即便每人适合的方式均有不同。但是若把找到学习素材当做学习的“起点”,达到学习目标当做学习的“终点”——数学老师说:两点之间线.自学。
自学比起有老师教,劣势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优势在于会产生更多的思考。若是片面的从学习方式角度来来看,或许是更好的——不是一直在提倡从“灌输式学习”转变至“自主式学习”么。所以学的慢其实并无大碍,对于自学者最大的问题,我想是对自己的怀疑(我学的是对的么?我这么学行么?)。有老师教,其权威性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有所依靠。而对于自学者,则需要一个消除自我怀疑的参照点——学习目标。进而通过对学习目标的印证,在心理上得到自我肯定。
当通过学习,在知晓了C Lydian=Cmaj7的音+引申音的时候,为什么不用C Lydian的音在Cmaj上尝试弹一下呢?无论弹成什么样,当理论学习对实践应用产生指导作用的时候,对自我的怀疑我想也就不攻自破了。况且,学以致用不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么?
另外,对于自学者而言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观点相同得到的认可,还是理解相悖产生的讨论,都能起到修正学习路线,填补知识盲点的作用。但其核心,我认为仍旧是为了消除心理上的自我怀疑,从而建立起“学习-应用-自我肯定-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科班学习者对于系统的理解我想是全面并深入,但这着实不是业余学习者的需求。所以即便圭大回答的再详尽,我想借鉴意义也不会很大的。那么在业余学习者对系统的认识上,我想这两点或许更为靠谱——建立联系与构建框架。
还接着上面的栗子说:当学了Ionian音阶与Lydian音阶,同类知识要建立起联系(均是“大”音阶,4音与#4音是区别)。而不同类知识,则需要知道彼此的关系。(音阶与之间的关系——旋律功能)通过这样对知识的整理,最终构建起知识的框架。这样,即能再一次深入的理解各个知识点,也能使知识不会因孤立而容易被忘却,还能通过知识框架找到需要进一步学习的目标。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呢?
无论什么理论,听到这词第一反应往往是“枯燥乏味”,所以排斥理论学习也就在所难免。但这问题值得从两方面来看:在作者的方面,编写理论书籍的作者大多是“学术型”的,所以导致行文较为晦涩难懂——这是客观因素改变不了。而从主观上来看,站在学习者角度感觉学乐理枯燥,我想主要是因为学乐理并不像练曲子那般立竿见影——练曲子你练熟了一小节意味着能流畅的弹奏一小节,而学乐理往往学了十多页还是不知道能用来干啥。但请别急——不是不能知道,只是时候未到。
我觉得这种问题压根儿就不应该邀请圭多,包括他在内大部分科班都是不是自学出来的,也不是把音乐作为爱好的,对音乐的理解对水准的要求以及最关键的心态都不一样,讨论如何系统学习岂不是鸡同鸭讲?
所以也难怪题主会得到那样的回复,回答下的评论楼题主的态度也很令人无语。毕竟这些年见过太多野路子不扎实的底子,这些漏洞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但是对于爱好者来讲其实也不是那么有所谓。
我学音乐打小起就没有自学过,要真论自学那就是现在,当下。因为老师也不可能什么都会教你,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树得有一个自我积累的过程。但是足以讨论这个的前提是老师给了我扎实的功底和正确的指引,这对题主的情况也不适用。
raxmusic/19676895所以我觉得不妨参考我的专栏文章,这是我尽可能站在爱好者的角度写的内容。当然参考下楼里其他真正自学的知友的回答可能更适应,因为不同的人情况还是有区别。我觉得既然把音乐定位于爱好,就没必要有那么多追求,玩的开心就好,当然你会比我们少获取很多。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少数天才能跨越领域,大部分普通人连自己的主业都搞不好。题主遇到的所谓瓶颈,可能需要大量的业余时间去完成,至于是否如此,又如何取舍,自己体会咯。
兴趣爱好跟刚需是不一样的。职业人士不懂乐理会有生存压力,普通人玩不玩音乐对自己生活都没有影响。
乐理可以关注知乎的@黑山大魔王,他也是自己学自己研究,但是很系统。我是教唱歌的,乐理知识没有那么强。
任何一个把李重光的乐理书当作自学推荐的,我都严重怀疑,推荐者是否中真的自学过。没有比这本书更加枯燥无聊的乐理书了。(没有对李重光老先生不敬的意思,在他们那个年代,他的书从无到有,算是开疆鼻祖,有创始之功,然而现在还把老先生的书当圣经,实在是有点无语了。)
我女儿学钢琴,我也顺便一起学乐理,所以对于自学我还是有点经验的。我个人推荐,基础乐理术语,随便哪本《乐理7日通》之类的都差不多,至少学会五线谱,基本节奏记号,是没有问题的。然后我个人推荐,一个日本人写的《不枯燥的音乐理论入门》,写的很清楚,强烈推荐。《20世纪调性和声》对于和声理论讲的很好,知乎大神叶小胖的《图解和声》写的也超级棒,强烈推荐之。
最近看到一本DK出版的《DK音乐入门》,感觉可以推荐一下。特点是讲到的点很多也比较系统,但是讲的都还比较清楚,有些甚至内容属于比较高阶的,缺点是讲的都比较浅,只说了一个大致的概念。比较适合其他的书学完之后,作为一个小字典用。也适合用它入门,然后按图索骥,更深入的学习。
一个是最基本的,45度纯音程,在《不枯燥的音乐理论入门》就提到,4度是5度的转位,所以5度是纯音程,4度就肯定也是。同理,3,6度也是如此。可能对于高手来说不说也知道,但是对于初学者真的是茅塞顿开。
还有一个我印象也很深,是关于对位,对位理论不主张用5度,但是为什么?在B站有个高手,就说对位法来自理论,5度相当于3省掉了中间的三音,就丢失了的色彩,而3,6度一个是本身就是3音,一个相当于3转位,所以用起来就很舒服。联想起在《不枯燥的音乐理论入门》也提到,3如果必须省掉一个音,一般是去5音,就很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要用学习别的自然学科的想法来对待音乐。音乐是感性的,乐理是对音乐的概括分析与总结。乐理学好了只代表你的内功到位了,不代表能弹好吉他。吉他的弹奏是一门手艺活,手上的各种技巧如何?对设备和琴的了解如何?这些都是有关系的。个人理解,乐理固然重要,但绝对不是乐理至上。
好的动机来自于感觉,乐理深厚只是把这个动机更好的发展。很多歌手乐手不怎么懂乐理也能写出好旋律,非洲的老黑生下来就自带音乐天赋,而很多科班学习的家伙却写不出有灵气的东西,这就是感觉好;但是另一方面,没学过乐理的人再天才也写不好重奏曲,这就是乐理的功劳,感觉带来灵感,扎实的乐理会负责把你的灵感用技法扩展成完整的东西。但是对于一个吉他爱好者来说,够用就好了。而且传统理论也存在局限性。现在流行乐中的很多和声运用都是反传统的,更多的是来自于经验,很多歌用传统和声分析有些纠结,但是就是好听。更别说玩摇滚玩重型的,很多东西都是无调性的,吉他RIFF往前走,两三个倒来倒去,要是用传统和声理论分析,就不容易解释了。第二,#实践#,对于一个没有那么多时间的爱好者,如何学好乐理?
对于一个爱好者来说。乐理没必要学太深,关键是能用好就好了。你想如科班一样系统,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个必要。把他当成一个工具来看。比如说一个作家,写东西会使用WORD的基本功能就好了,什么宏之类的,会了也很少能用到。音乐跟语言相似,科学的学习在于实践和理论同时进行,先说了先练了才能理解语法。
各位说的书都不错,但是如何跟吉他结合到一块呢?限于篇幅有限,没法提供完整的方案,我且抛砖引玉一下。比如说,一开始的基础东西,咱就可以玩出很多花儿来,大小调的音阶,在吉他指板上如何体现的?跟各个位置的把位又是如何结合的?一个简单的旋律,能不能在不同的把位,不同的音阶顺利的弹出来?里边,每个为什么这样按?是不是在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按法?C\CM\C大7\C小7这些在吉他上面按法不同,为什么,不同在哪?带着问题看乐理,想着乐理弹琴,这些基础的东西搞明白了以后再去想复杂的东西。
多听歌,多扒歌,多找谱子。你喜欢的一首歌,哪个地方,用了什么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觉?这首歌的原谱安排的指法是在哪个把位?为什么人家不用三用七九转位?虽然可能现在不明白,去翻乐理书也不明白,但是可以先像学习语言一样,先记住——
这样就可以了。音乐无非就是表达自己感觉嘛,作为一个爱好者,反正就是玩,不要太计较乐理的条条框框,活一点有时会有新发现。总之,先有词汇量的积累有好段子的积累,才能慢慢产生自己的东西。哪怕你一时半会儿研究乐理不是那么透。最后,玩音乐要交“好朋友”。音乐像语言也在此处,不能闭门造车。没事儿找个爱好者,去个琴行,或者找个老师,多交流。不同的人的理解不同,经验不同,多吸取他人的经验,可以给你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同样一首歌,别人是怎么弹的,手上功夫跟你有啥不同?同样一首歌,别人是怎么理解的,想法跟你有啥不同?别人有没有好听的原创的歌,好听在哪?乐理上能否解释?能否变成你自己的“词汇”?等等等等……
最后,要有一种好心态。我不靠音乐吃饭,我就是玩音乐的。可以任性的自己找乐子,怎么好玩怎么来。乐理重要,但不要框住自己,不要把音乐当成苦恼。祝玩的开心!玩的愉快!
我是国内科班的,中学六年,大学四年,硕士三年。建议别用国内乐理教材!要学吉他的乐理,建议用伯克利的教材,伯克利是我了解到的最好的流行音乐学院。国内的流行音乐学院是什么样的,我就不说了。网上不知道有没有翻译好的版本,我对流行音乐不甚了解。不光是乐理你还需要学和声,作曲三大件你都要通透,不然无法进行创作。曲式分析用国内的就好,基本上所有版本的曲式分析都大差不差。 至于怎么学,我不能给出好的意见。只能给你大概方向,国内的乐理书(尤其是和声)不适合吉他手去学。
不找老师是无法真正做到系统的,吉他虽然对乐理要求无法与作曲专业相提并论,但是并不代表光靠你可以自己就能学到很舒服的程度。其实主要原因就是—你怎么知道自己学系统了呢?还有就是你真把大堆书磕了一遍琴上反映不出来这算系统吗?所以题主应该能懂吧…理论不光是个理论问题。比如你弹琴给一个专业老师听,说你学了理论,人家没看出理论对你有任何作用就只能呵呵,所以老师的作用之一就是告诉你学到什么程度才ok。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不能自学,门外汉用门外汉的标准自我约束肯定是会浪费时间的。
尽管如此,还是可以推荐一些书:abrsm,就是所谓的英皇考级,他们出了理论实践教材,1到8册,你磕完习题搞定基本上就达到音乐学院入学水平了(可能还往上那么一点)但是678涉及和声学与复调内容,想自己学明白其实是很困难的(我估计以你现在的水平能搞定前五册已经很不错了),你可以试试,如果有时间最好参加下考试;
黑山四书,流行音乐入手的人很多都推荐这个,提供了丰富的基本训练,能让你在技能层面上掌握理论,但是因为各方面问题说得很模糊,而且教材本身很抽象,老先生的视频很碎很拖废话很多,入坑前需做好心理准备,然后老先生虽然是berklee吉他专业毕业,整个教程基本上都是让你在键盘上搞,这也可能无法确切的达到你的要求(不注意就把吉他荒掉了);上音出版的和入学考试有关的乐理教程,红边白面的,比李重光好一些,可以买来翻翻看国内院校的要求;ap乐理,就是国际部高中生考大学用做加分项的,和abrsm一样十分全面,能达到入学水平,youtube上有一些对应教学视频;coursera,上面有一门音乐基础课,爱丁堡大学开设的,不过很不照顾初学者,难度像过山车一样。
综合起来推荐abrsm,本人现在已经不算自学的了,如果说自学阶段什么书好用,就是abrsm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由于我身边出现了很多想学习音乐却无从下手的人。于是我录制了一套基本乐理教程。把我多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大家。
1.学习一门乐器以帮助理解。最好是使用五线谱的,吉他的学生如果想提高,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五线谱演奏能力,题主的瓶颈大概率就是民谣吉他的演奏技巧如何提升到古典吉他的演奏技法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从自学过渡到学院派的吉他的过程。那需要你去了解在音乐学院中,吉他的学生们需要学习什么,我是学作曲和钢琴的,所以对吉他的专业课程不了解,我的民谣吉他也是自学的,但是是建立在钢琴和作曲的基础知识之上自学的。
2.看我的视频需要你拿着书本对照着学。任何一本正规出版的乐理书都可以。比如李重光或童忠良的。李重光如果只看书,我保证你看不懂,因为这是一本教材,而不是自学书。童忠良的书是自学书,但没有一定音乐基础的人也看不懂。我的视频讲的比较详细,遇到难点都会距离。中间的例题需要你去反复观看。
4.书中存在少量错误(新版可能没有了),我的视频也有个别错误(制作谱例时出现的疏忽或字幕没有校对好)发现的错误我已经另外做视频更正了。都放在了合集中。
6.学习音乐确实需要老师带着一起。你可以当成上我的网课。线.目前我正在筹备更加短小详细及碎片化的乐理互动视频,敬请关注。
,后者内容比前者广,后者的优点在于配套大量的练习题B体育官网,非常有利于初学者学习。一般问我这个问题的人,我是这么说的,你主学《英皇理论教程》,搭配李重光的乐理教材(重点看7,8两章,也就是音程和)。
这就是基础乐理,我看了下你的情况,这两本书应该暂时够你用了。再给你补充一定吉他知识:爬格子没有爬音阶有效率
・紧・扔・掉。至于李重光,整本书都没怎么教和声、却一开始就塞各种原理知识,不明智。(在学生掌握技能之前、硬塞一堆原理给学生,是想让学生们都变成纸上谈兵之徒吗…)
不过我有同业告诉我说沈一鸣的教材习题难度节奏编排不合理,我只能建议题主自己斟酌了。(岛冈让那套综合和声是最精炼的:这教材专门从自学角度打造、亦兼任东京艺大的和声学课本,但可惜张邦彦还在忙于翻译岛冈让的和声理论实习系列。)另:
等等,还有相对来说比较高级的——和声、复调、曲式、旋律、配器法等内容。我们平常所说的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也就是“基础乐理”。
乐理的掌握,对于作曲、编曲、指挥、演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学声乐就像造房子一样,根基不稳无法建造出高楼大厦,不掌握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无法将声乐学好学精。
乐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有相关的音乐基础,培养出正确的节奏感,能使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最终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将所学音乐基本技能展现在实际当中。
在现今的音乐教育中,大多数的家长及学生一味去学习某一种乐器,而忽略了乐理学习的重要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不了解,从而出现照本宣科,甚至会出现厌学的情况。
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音乐,音乐的内涵是如何表现的,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所以乐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音乐的创造力主要来源于音乐想法,而音乐的想法需要一个从有到无再到有的过程。马克思哲学原理中曾经说过:“一个事物都是需要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过程,并且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乐理简单来说就是音乐的规则,而这种规则就是为了让你可以在合理的框架内进行音乐的创作以及音乐编辑的。乐理的学习成果也许不会像其他科学一样,不会很快地体现在你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但它对于以后相关音乐方面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推动和引导作用。>
基本乐理的内容包括:声音的物理学原理、乐音体系、五线谱记谱法、节奏和节拍、音程、、调的调性与调式、调的关系、调式中的音程及、移调离调和转调、调式变音、半音阶、装饰音。
对于初学者,作为业余爱好者拟定的自学教程安排。共16课,课时1-2小时,建议至多一天一课。关于基本乐理学习的内容,分成必须熟悉的、需要比较清楚和仅需一般了解的。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又分成复杂、一般、和容易。内容较复杂的部分,视情况可以分为两节课来学习,或两节课的内容分成三节课来学习。
【仅需一般了解】第一课教程第一章——乐音体系(容易)学习目的:了解音及音高、乐音体系、音的分组、音域与音区的基础知识。基本要求:能准确分清音的分组和钢琴与五线谱的对应位置。知识重点:声音的四大要素,乐音体系,音级,音列,全音和半音,音的分组,标准音和中央C,音域和音区
【需要比较清楚】第二课教程第二章——五线谱①(一般)学习目的:熟悉五线谱的基本记法和各种时值的音符与休止符。基本要求:能在五线谱各个谱表的各个位置写出各种时值的音符和休止符知识重点:音符,休止符,谱号
【必须熟悉】第四课教程第三章——节拍节奏①(容易)学习目的:了解节奏、节拍以及各种拍子。基本要求:通过分析曲子可以辨别拍号。知识重点:节奏,拍子,拍号
【必须熟悉】第四课教程第三章——节拍节奏②(一般)学习目的:了解强弱拍,以及小节内各种音值组合的记法。基本要求:视唱或听写各种音值组合。知识重点:节奏,拍子,拍号
【必须熟悉】第五课教程第四章——音程①(一般)学习目的:熟练掌握音程的度数与音数、了解音程的性质。基本要求:要求熟练地识别和构成音程。知识重点:音程、度数和音数的关系,单音程,复音程,自然音程,协和与不协和音程。
【需要比较清楚】第六课教程第四章——音程②(一般)学习目的:不协和音程的解决,音程的转位基本要求:快速的进行自然音程的转位。知识重点:转位前和转位后两个音程的关系,等音程。
【必须熟悉】第七课教程第五章——①(一般)学习目的:熟悉的结构,了解的性质基本要求:熟练的辨别各种三与七知识重点:大、小、增、减三,各种七
【需要比较清楚】第八课教程第五章——②(复杂)学习目的:认识的根音、低音与原位、转位名称的关系基本要求:熟悉地构成和识别各种原位及转位知识重点:原位,转位
【必须熟悉】第九课教程第六、七章——调和调关系(一般)学习目的:清楚调的概念,调的五度循环规律,以及熟练调号的记法,了解调的远近关系。基本要求:在各谱表写出基本调的音列,然后向上或向下按照五度循环写出其他调的调号及音列。知识重点:调,调号,调的五度循环,调关系。
【必须熟悉】第十课教程第七章——调式①(容易)学习目的:了解各种调式。基本要求:在各谱表写出各大小调的音阶。知识重点:调式,调性,主音,音阶,关系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
【仅需一般了解】第十一课教程第七章——调式②(复杂)学习目的:了解各种民族调式,及其互相的关系。基本要求:对比民族调式和大小调式中调关系的异同。知识重点:五、六、七声调式,同宫系统。
【必须熟悉】第十二课教程第八章——调式中的音程及①(复杂)学习目的:区分调式中的稳定/不稳定/协和/不协和音程。基本要求:不稳定音程的解决,确定一个音程可能属于哪些调式。知识重点:调式中的音程。
【必须熟悉】第十三课教程第八章——调式中的音程及②(复杂)学习目的:熟悉调式中各级的性质,(!)区分各级的功能。基本要求:不稳定的解决,确定一个可能属于哪些调式。知识重点:调式中的。
【仅需一般了解】第十四课教程第九、十一章——转调、移调(复杂)学习目的:区分移调、离调和转调的不同。基本要求:分析音乐作品中移调、离调和转调的段落。知识重点:移调,离调,转调。
【仅需一般了解】第十五课教程第十章——调式变音及半音阶(一般)学习目的:了解调式变音的产生,半音阶与调式变音的关系。基本要求:分析音乐作品中的调式变音。知识重点:调式变音。
【必须熟悉】第十六课装饰音(一般)学习目的:认识装饰音的类别。基本要求:分析音乐作品中的装饰音,尝试分析它们的功能和作用。知识重点:倚音,回音,波音,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