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鄙视链跟兴趣无关
兴趣班鄙视链跟兴趣无关TVB纪录片《没有起跑线》揭秘#香港幼升小有多拼#成了微博热门,网友也看得津津有味,因为这一怪象不仅属于香港,内地家长也越来越深有体会。
其中“赢在前”、“从子宫开始准备”等几个粗鄙的提法从香港妈妈口中说出来,还是蛮有冲击的,那是文明发达之地,一谈起孩子竟这么起急。但是比较开眼界的是,孩子的兴趣班也存在鄙视链:“别和学弹琴、游泳的做朋友”,因为“竖琴、高尔夫、骑马”才比较高级。
兴趣班鄙视链我们也有,但限于发展阶段,主要还是比拼有没有,学英语的鄙视不学英语的,学乐器的鄙视啥都不会的,香港的鄙视链显然更精细化一些了,连钢琴这么高端的乐器都要被鄙视了。当然,再鄙视也不会撼动乐器之王的地位,但是幼儿学钢琴现在确实比较普及了,市场催生了大量的培训机构和老师,钢琴都有租的有买的,成熟的市场带来了门槛的降低,相比冷门乐器,学钢琴反倒显得代价较低了。不管是热衷学钢琴,还是鄙视学钢琴,都跟孩子的兴趣没太大关系。举国钢琴热,虽然也不管孩子是不是感兴趣,但起码是家长想让孩子多才多艺而已,目标还算单纯。而到了鄙视链阶段,已经几乎跟学艺无关了,实际成为了一种筛选手段,家长通过刻意塑造孩子的形象背景,以便能跟阶层更高的人群混到一起去,其秘诀就是要高级、要贵,要少数人的游戏。竖琴并不比小提琴和钢琴更难,而且曲目很狭窄,实用性不强,但唯一优点是贵啊,稀少啊,满大街的琴行,找不到卖竖琴的,想找个竖琴老师也很难,这些跟音乐无关的门槛,标志着家长的能力:花得起钱,找得到资源。高尔夫、骑马就更扯淡了,从孩子健康和技巧角度考虑,跟游泳和球类运动等根本没法比,但是仅仅因为高门槛,可以让孩子鹤立鸡群,进而筛选到高阶层的朋友,并自动屏蔽屌丝同学的骚扰。在幼儿阶段,家长会主动筛选背景相似或更高阶层的家长交流,是构筑孩子的朋友圈,也是构筑自己的朋友圈,通过这些富贵兴趣班,便是极好的门槛,就跟MBA博士班差不多。而将来孩子长大,开始自己交朋友之后,也会受其父母塑造的背景影响:哇你也学过竖琴,哇你也会骑马,哇我们做朋友吧,我爸爸叫霍启刚,你呢……家长可能想得挺美,但事情未必如此运行,孩子到了自主的时候,也有可能突然领回一个三代贫农的金凤凰来,给家长气,所以成长之路真是一点松懈都不行。中产阶层为何焦虑?因为上有大富之家攀不上去,下有穷人遍地坠落容易,而典型的中产世界,拼学历、拼工作、拼收入、拼消费,稍有不慎就被人鄙视一回,一天天真特么累。家长真正能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心态。平和之人传递平和,焦虑之人传递焦虑。香港就是一个焦虑的社会,跟宝岛的居民相比,虽然发展程度类似,平和度却如天壤之别。在这四面环海的弹丸之地,资源匮乏、生存不易,焦虑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这机会无限的之上,居然也开始流行香港式的焦虑,就很奇怪了。我们的焦虑和房价一样,是人为造成的。我们的土地并不稀缺,生存的机会也不稀缺,但是经过人为管控之后,造成了紧张和暴涨,迅速拉开了财富的距离,这一切跟努力无关,跟运气有关。投射到社会之上,金钱万能而贫富差距太大,使得弱势者感到强烈碾压,人人都想出人头地,才能喘一口气。说白了,不是活不了,而是人比人、气死人造成的焦虑,是人为把可以共生共赢的变成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搞得人人都紧张了。幼儿教育早已变异。兴趣班跟兴趣无关,甚至成为赤裸裸的炫富手段,什么月薪三万撑不起一个暑假,表面感叹报班贵,实际炫耀自己有钱。当然还处在什么都学的阶段,也包括被鄙视的钢琴、游泳等,如果这位妈妈看过了纪录片,估计就不好意思发吐槽帖了,赶紧悄悄去换掉兴趣班再说。鄙视链是没有止境的,因为它的唯一价值和动力,来自于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优越感。十年代家里买得起钢琴的凤毛麟角,会弹两下的都是大家闺秀,可惜那会子人还比较低调,当年绝对是可以站在鄙视链顶端的,谁曾想今天竟会因为普及而被嫌弃。鄙视链的规矩就是普及一个鄙视一个,什么玩意儿一旦走入寻常百姓家,就被敏感的中产阶层迅速抛弃。据说美国藤校家庭,都让孩子学击剑、冰球、马球、帆板等等昂贵又冷门的运功,搞这些不图好玩也不图实用,就为了暗示别人自己的阶层,从而筛选自己的交际圈,或者仅仅为了秀一把优越感而已。我们的未来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来自凯迪原创作者:纸上建筑, 经授权转载自作者公众号:纸上建筑。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时光之轮:被阅读拉长的人生 说实话,你有多久没做过那件事了 老字号遭遇困境,不止狗不理 奢侈的恐惧 老字号遭遇困境Bsports体育,不止狗不理 刘强东,被女大学生起诉!风流债变桃花劫 少年跳桥的悲剧不要无意中毁灭了自己的孩子 妈祖托梦郭台铭,有可能成为台版特朗普吗现在上引擎盖还有用吗? 巴黎圣母院大火之际,你想到了什么 安全帽,危险的没安全,安全的没危险 马云,骨子里还是那个征战杀伐的“帝王”